在白酒行業(yè),經歷了幾次非常大的歷史事件,其中就包含了5次全國性的名酒評選。
常州名酒回收每次都是由輕工部組織,從第一屆的1952年,到最后一屆的1989年,前前后后歷經了37年的時間,合計評選出國家級名酒17款,獲獎名酒合影見下圖。
從第一屆的四大名酒,到第二屆的老八大名酒,再到第三屆的新八大名酒,以及第四屆十三大名酒、第五屆十七大名酒,含金量最高的,當屬第二屆獲獎的老八大名酒。
第一屆評選,因為是新中國成立不久,很多酒廠正處于改制、建設階段,因此像五糧液、古井貢等歷史名酒并未參選。
而第四屆、第五屆的評選又摻雜了過多的商業(yè)氣息,因此在行業(yè)內,認可度最高的當屬1963年評選的第二屆老八大名酒。
雖然獲獎的八款名酒同時獲得金獎,但是在排名上亦是有先后之分的,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(fā)現,四大名酒中茅臺排名是在首位,而到了八大名酒的時候,茅臺居然只排到第六(前五名有一款不是白酒),這是什么原因呢?
其實通過八款酒的排名,已經揭示了整體白酒的市場發(fā)展趨勢。
排在前四名的白酒,無一例外都是濃香型白酒,五糧液超過瀘州老窖位居榜首,而后四名分別是醬香、鳳香(復合香)、清香、董香(藥香)四中小眾香型。
由此可見,濃香型白酒的消費基礎,還是比較深厚的,時至今日,濃香酒的消費市場仍然,在12種傳統(tǒng)香型中占據高達70%的市場份額。
除此之外,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,就是領導人希望茅臺酒步子大一些,提高產量,以滿足市場供應。
原本的茅臺酒,屬于坤沙工藝,也就是整理高粱發(fā)酵,耗時長、出酒率低,為了把產能搞上去,提高了高粱的破碎比例,這樣一來,酒體的醇厚度和層次感明顯降低,經過評委們反復品嘗、深思熟慮,才給了個第六名(前五名有一款不屬于白酒,因此實際上是第五名)。
坤沙工藝,是大曲醬香酒的靈魂,除了茅臺酒之外,還有哪些酒屬于坤沙酒呢?這里要說到的,則是跟茅臺釀酒技術如出一轍,但是價格卻極其實惠的國康1935。
喝過這款酒的酒友們,都會發(fā)現有一個現象,就是入門級的國康1935,相比于同品牌的中高端定位產品,并不像茅臺和王子、迎賓之間的差距非常突出。
主要原因,是國康酒廠比較小,年產能為5000噸,全部都是坤沙工藝的醬香酒,只是1935的窖藏年份是五年,而同品牌的康10是十年、康15是十五年,不含一滴碎沙酒和香精香料。
因此在酒體的展現上,1935為微微黃,醬香突出、焦糊香幽雅,一、二輪次的基酒比例高一些,因此單寧成分略高,但是落口后的回甘要更為明顯一些。
四大名酒也好、八大名酒也罷,一旦賦予“名酒”的身份,身價也是居高不下,名酒的特點,就是拿到外面風光、有面子,但是關起門來一家人或者朋友小聚,名酒顯得就沒那么實在了。
如今懂酒的人是越來越多了,名酒競爭壓力也很大,未來能夠在市場上生存的,除了少部分頭部品牌,更多的白酒還是以品質為核心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賴和忠誠,一味地透支品牌,只能是得不償失。
掃掃二維碼,加我微信